广州海洋局从2001年开始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要求启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同年11月顺利获得认证证书,是地调系统较早通过认证的单位之一,也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内最早完成2015版质量管理体系换版的单位。通过18年有效的质量管理建设和实施工作,为广州海洋局出一流成果,服务国家战略大局提供了保障,并在资质申请、项目招标、项目审计和单位考核等环节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科学谋划,强化意识,科技创新引领成果出彩。秉承地质调查“功勋单位”扎实的工作作风,为提升单位管理水平、提高成果质量及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广州海洋局历届领导班子科学部署,始终将ISO9001标准的过程方法和基于风险的管理理念与单位实践紧密结合,2017年体系最新换版时,叶建良局长、温宁书记和杨胜雄总工等局领导更是与时俱进地提出了“争创先进一流,追求顾客满意”的新质量方针,强化了组织创一流和服务顾客的质量意识,明确了质量管理的宗旨和方向。具体工作中领导带头,真抓实干,用科技创新建设广海局,取得了天然气水合物新能源勘查与试采重大突破、“海马号”成功研发及应用、圈定国际海底资源矿区、“海洋六号”南极科考等标志性成果,成果连续四年入选“十大地质科技发展”,尤其是水合物试采成功被誉为“中国人民永攀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关注顾客需求,主动作为,服务国家和地方战略需求。广州海洋局领导班子坚持“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管理原则,明确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上级管理部门是我们最重要的顾客,主动作为,服务国家和部局发展战略,秦绪文副局长组织编制的《粤港澳大湾区自然资源与环境图集》,为推进大湾区建设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公益性基础服务,其他区调和环工调查成果也多次服务机场选址等地方建设实践,受到地方政府的好评,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追 求顾客满意。
完善制度建设,管理日趋规范成熟。通过各部门参与其中的文件编写,制订了各层次的管理文件、作业文件和作为过程证据的记录表单文件,同时充分结合单位实际和专业特点,建立了船舶管理体系和实验室计量认证体系,并持续在运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补充修改和完善,逐步形成了具有单位特色的易于使用、有效且高效的文件化体系,明确了职责、管理要求和考核目标,沟通意图,统一行动,做到了“说我所做、做我所说”。
动态监督,确保过程质量和效率。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机制,贯彻“事前审核批准-事中监督落实-事后评审验收”的原则,日常进行特色每月质量日检查,项目实施中期检查、年度进展报告和结题验收,动态跟踪各部门主要业务的实施情况和项目实施情况,海上施工过程实施严格的三级质量控制,克服了人为因素和随意性,增强了管理的规范和科学性,提升了整体管理水平,确保了过程质量和效率。
用事实说话,科学统计和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论证决策的依据是科学的统计和分析,及时对年度运行中的相关质量数据的归纳统计分析,既为后续改进提供实证,也为管理层决策提供相应的依据。
通过多年质量管理实践,也得出一些经验和体会:
领导作用是关键。领导作用是实施质量管理的关键和根本,广海局历届领导班子对质量管理非常重视,自启动质量管理开始,组织动员大会,带头参加标准培训和闭卷考试、指导和参与文件的编写和修改,领导层始终对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保持了深刻的认识,并亲自指导和参加年度内审、管理评审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向职工传达提高成果质量,建设世界一流海洋地质调查机构的理念和信心,从而鼓舞了全体职工,使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全员参与是根本。组织的员工是无法复制的资源,各级人员得到尊重并参与其中才能实现有效和高效的管理。广海局通过各种培训促进员工对标准和制度的理解,通过学历、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促进员工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创新;不断改善工作环境,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奖励机制,对申报发明专利和高水平的论文给与奖励,鼓励员工积极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变被动为主动,为持续提供高质量的最终成果做出贡献。
动态监督和持续改进是抓手。特色日常监督方式,通过管理部门和各部门质量联络员的联合监督管理,既培养了管理团队,也通过各级检查和年度评审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改,同时也在过程中不断探索评审和检查方式,不断完善监督机制。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质量就是效率,质量就是价值,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决定发展。提升质量是国家发展之基,也是兴局之道、强局之策,在此实施部局“质量提升年”指示精神之年,我们更应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理念,按照部局党组和广海局领导班子工作部署和要求,真抓实干,抓出成效,全面提升质量保障能力,为把我局建成世界一流的海洋地质调查机构做出应有的贡献。
(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