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6日 星期六

走向深海大洋66:梦想

发布时间:2015-09-06

  “你的梦想是什么?”年复一年,电视屏幕上,导师不厌其烦地问,学员热泪盈眶地答。
  换个说法,问船上的知名浪漫主义诗人、管轮郑少雄:“如果你面前有一道‘如意门’,推开这道门,你希望一脚迈入什么样的世界?”大雄一怔,还没来得及作答,就被别人叉开了话题。
  哆啦A梦的世界太遥远。整日在轮机室与各类机器亲密接触的大雄,并没有“机器猫”那样神奇的伙伴,有的是每年一同在大洋上漂泊近200天的六十多位兄弟。对于他们来说,梦想从不虚无缥缈,也无需时刻挂在嘴边。只需做,便好。


  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位老人,海洋就是一个婴儿。科学家们判定,地球已有40多亿的年龄,而在覆盖了地球三分之二面积的海洋里,人们发现的洋壳年龄最老不超过2亿年。海洋这个婴儿就像每一个人类新生命一样,常常给探究他的人以惊喜。
  这一次,“海六”人期待,首次将多道地震技术手段应用于深海资源勘探,能带来前所未有的惊喜。
  8月29日下午,“海六”船身下,深海最冷处只有2摄氏度,五层会议室的温度因为一场专业讲座引发的激烈讨论而骤升。
  听完调查部郝小柱详解海洋地震勘探的设备、原理等,临时党委书记孙雁鸣、船长蓝明华围绕电缆长度、气枪放炮强度等频频发问,调查部人员轮番解释。
  科研人员关注的是如何达到最佳的探测效果,船员关注的是如何保障船只安全,解决之道就是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透过分歧和争辩,分明看得见他们对各自职责的忠诚和坚守。



  船上,上一次为大家做讲座的是广州海洋局局长助理秦绪文。刚刚从美国考察回来的他,详细比较分析了中国地调局新近提出的九大计划和美国地调局的七大科学使命,有太多感触与大家分享。
  秦绪文提醒大家,“机遇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海洋地质单位应该抓住国家财税体制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机遇,顺应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大趋势,瞄准国家需求和国际热点增强竞争力。他特别建议应该重视海岸带建设这个颇有前景的增长点。
  改革,事关人人。“改革究竟什么时候开始,怎么改?”
  记者在后甲板偶遇物理海洋专业组组长郭斌斌。郭斌斌的物理海洋专业有点儿偏门——船上大部分人关注的是海底下的世界,诸如沉积物,他关注的则是海洋环境、生物。
  “海底矿产代表着海洋的过去。”更让郭斌斌感兴趣的是海洋的现在和未来。“人类活动正在使海岸带不断发生变化,未来可做的工作会更多。”
  和郭斌斌同一年来到广州海洋局的年轻人已经离开了好几位,而他准备今年考研,选择的还是原专业。难怪不论在哪儿看见他,都书不离手。
  郭斌斌不好意思地笑,刚来“海六”时,和所有年轻人一样,整天抱怨值夜班、搬运器材、挖泥巴,甚至想过换专业、换工作。时间长了,慢慢发现了自己的成长,在貌似枯燥程式的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梦想和兴趣所在,自由地探索。
  嗯,梦想,自由。尽管这是在浩瀚太平洋的一叶孤舟上。
(中国国土资源报特派记者:李倩)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