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6日 星期六

走向深海大洋63:赶路

发布时间:2015-08-31

  28日,早上八点。“海洋六号”正以每天约600公里的速度,全速向工区前进。
  驾驶舱里,三副李楠带着口罩值班。24小时空调开放,让李楠过敏性体征的鼻子发出抗议。纸巾用了一大把,摘下口罩,露出了红肿的鼻子,他说:“不用吃药,海上跑,小病扛一扛就过去了。”
  和李楠同班的是90后李斌荣。别看斌荣年纪小,人家已经娶了媳妇儿,这让包括李楠在内的船上很多80后羡慕嫉妒恨。斌荣是典型的“闪婚”一族,他笑言:“免得夜长梦多。”今年年初八领了证,年初十就出海,婚纱照没拍、酒席没摆,斌荣说,亏欠了媳妇,多谢家人理解,回去要好好补上。
  陪伴他们的是驾驶室一角的几盆绿植。不知道是谁,刚刚给绿萝浇过水,叶片上的小水珠,随着船体的晃动,也在轻轻摇摆。
  楼梯上脚步声起,来的是首席科学家邓希光博士。他穿了件白色T恤,印着“大洋23次科考”的LOGO。2011年,“海洋六号”开始执行大洋科考任务,到今年已经是第五年。粗略一算,这艘船已经航行过近15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四圈。
  天与海相接处,是层层叠叠的云。阴郁的云,幻化出了山的轮廓。对于在山区长大的记者来说,总是感觉目光所及最远处,云的后面该是层峦叠嶂的山。邓博士没有笑话记者,他说,没错,海的那一边,陆地就是世界上最长的山——安第斯山脉。
  十点钟,厨房里,厨师胖哥已经忙活上了午饭。鸡蛋壳碰撞不锈钢盆沿儿,发出清脆的响声,细长的多春鱼在煎锅里吱吱作响,两大锅稀饭热气腾腾。比起上一航段,夏威夷的食物补给丰富了很多,这让胖哥等几位厨师有了施展的空间。
  离开夏威夷港口已经三天,大部分人员都还在适应海上生活。这个航段轮换人员最多,有十几位是第一次出大洋,负责多波束、浅剖、现场描述的段虓是晕船反应最严重的一位,几天没在餐厅见到她瘦弱的身影。27日晚,调查部进行培训,扎着两只羊角辫的段虓一手扶着椅子倾听,一边提问。
  相比之下,段虓的同事于哲似乎天生是吃海洋地质这碗饭的人,她是本航段3个女队员中唯一一个没有晕船反应的。作为备选人员登上“海六”,她说自己真是幸运。于哲新婚燕尔,  “海洋六号”之旅被她当成了蜜月之旅,只是这个蜜月只属于她一个人。她安慰老公,会多拍些照片带回去分享。
  临时党委会议上,航海经验丰富、多年与台风斗智斗勇的孙雁鸣书记提醒大家,今年厄尔尼诺现象非常明显,前几个航段都遇到几个台风竞相登台的场面,这个航段也不乐观。首席科学家助理韦成龙表情凝重,本航段海上作业任务重,如果天公不作美,要随时做好调整作业次序的准备。
(中国国土资源报特派记者  李倩)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