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6日下午17:00左右,正在东太平洋执行科考任务的科考船“海洋六号”后甲板上一片欢呼,彼时,在该船首次作业的国产大型生物观测与诱捕系统成功回收,它在海底锚泊三天后,带回了大量海底生物以及影像资料。据悉,这是海洋六号首次在深海定点、长时间取得可视化生物资料,也是首次同时获取大量海底生物样品与视像资料。
据介绍,自返式大型生物诱捕与观测系统是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制的深海观测平台,由框架、浮体块、释放器、沉重块以及声通讯机、两只诱捕器及CTD、溶解氧与浊度传感器、深海相机等搭载观测设备组成。设备是通过沉重块的作用下使整个平台下沉到深海海底,通过诱饵诱捕海底生物,同时深海相机每15分钟拍摄一次,记录下出现的海底生物。完成任务后,该平台通过声学释放器释放载重后自返式回收。
据大洋32航次航段首席邓希光博士介绍,海洋环境调查是我国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署的勘探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建立合同区的环境基线提供基础资料,同时也用于未来深海勘探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本航段进行的大型生物诱捕与观测系统为合同区的海洋环境调查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也是国产设备的实验性应用,为将来其他区域的海洋环境生物调查工作打下了基础。
(中国国土资源报 程秀娟)
大型生物观测与诱捕系统上深海相机拍摄的海底生物(一)
大型生物观测与诱捕系统上深海相机拍摄的海底生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