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6日 星期六

走向深海大洋77:海洋六号图书内馆

发布时间:2014-08-18


  太平洋上,一路的空旷,一路的蔚蓝,看了几眼也便乏了。小时候就贪恋这样摇晃的感觉,一个人游离在自我意识与世界之间。明亮的阳光,咸湿的海风,整个身子浸在一滩恰似温暖到皮肤的明媚里。
  每天我都要以这种温暖的方式唤醒我的身体,然后再慢慢地踱回阴冷的舱内开启一天的生活。我,自诩为一个比较闷的人,除去值班、睡觉,剩余的大部分时间便泡在海洋六号的图书馆中,于是就有人开玩笑说我已迁至图书馆办公,俨然一副“图书馆长”的姿态。其实,长期图书馆占座的行为乃沿自大学中盛行的彪悍民风,为免玷污小何同学兢兢业业操办的对外图书管理业务,我们暂且称之为”海洋六号图书内馆”,并不具官方效力。
  海洋六号的图书内馆,最早由田烈余开辟于大洋29航次期间。那时只要船舶摇晃超过一定角度,田烈余便会出没于內馆。手捧机械经要,任由浪涛颠倒,愤然用功,岿然不动。那时我苦于內馆久闭造成的异味,未敢以身涉险,而只得委身于仪器房,终日与导航员相伴,随空调的轰鸣进行有节律的大脑风暴。
  到了大洋32航次CGS航段,去年馆内的异味已去,料想必是田烈余同学以人体植物的身份干了一件大功德。最早,我与黄文星侵占了进来,各自拣了个舒适位置坐定,之后日转星移,不曾动摇。不久,冯强强也加入了我们,并经常在馆内与我交流对反射声学相关的了解。强强是地球物理硕士,负责浅剖设备;我是物理海洋本科,虽处多波束声呐室,但主要负责水文设备,我们对声学知识所知甚少,但就这样经常厚颜无耻地在学地质专业的黄文星面前指手画脚、说七道八。没多久黄文星也耐不住寂寞了,偶尔给我们讲一些地质方面有趣的事情。当然,和大家预料的一样,我们三人并没有像黄易笔下的寇仲、徐子陵和跋锋寒那样惺惺相惜、神功大成。在CGS航段结束时,黄文星同学打道还乡。
  接下去的航段开始后,李占钊和朱坤杰给我们补充了新鲜血液,轮流交替着黄文星的位置。李占钊同学大专毕业,在青春年华里甚是刻苦,于我少见。他常拿着生涩的数学和英语于此间狂啃,令人佩服。这不免让我想起家中的史丹丹同学,她最近也在准备专升本考试,估计经常捧着高数在垂钓呢。再说朱坤杰同学,他报的是“夜班”,常于晚上时间出没。偶尔兴起,便于内馆自饮自酌,俨然仙风道骨。有幸几次一起学习,他就给我们讲一通用多波束、浅剖、土工力学等数据联合乱炖的想法。建模知识匮乏的我们,再次看到了朱大师的高深。航段中期,正值风高浪急之时,来自二所的张东声、杨志及林施泉无福消受船舶的欢快律动,作为临时户也迁移进来,內馆人气瞬间爆棚。此三人皆是早我几届的厦大师兄,腹中知识高我等数个量级。在他们面前,我只好老实做人,虚心求教,力求成功抱得大腿。
  两个多月来,我们聚于图书内馆中,看感兴趣的文字,分享心中所思、所想,互相支撑枯燥的大洋生活,获取你我各自的活泼。

 

(海洋六号 郭斌斌)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