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6日 星期六

走向深海大洋71:我的副组长经历

发布时间:2014-08-15
 
  7月11日,开始了大洋32航次第一航段,我也开始在 “海洋六号”船调查部第一综合作业组担任副组长,有些小激动,也有些紧张。感谢部门领导的信任,同时也是对自己一个小小的考验。
  我已经是第二年参加大洋航次,虽然对“海洋六号”后甲板的各项工作也都比较熟稔,但是以前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现在担子落在自己的肩上就要操起那份心,尽到自己的责任。大夜班:凌晨2点钟到7点钟,工作不是最累的,但是人最容易犯困的时段,也是安全事故多发的时段。
  不过幸好海六调查部有好的传统:老兵带新兵,薪火传承。我第一次当副组长就遇到了两个好“师父”:“小猛男”黎俊强和于立分,还有一个好的团队。
 
第一天
 
  7月13日晚上10点到站位,正好是小夜班开始作业。我早早的换好了工作服,带上部门给配的新手电来到后甲板,好多同事看到我都很惊讶,说李柯良你不是小夜班的啊,我嘿嘿一笑,在于立分(后面简称“于哥”)后面当起了“跟屁虫”。于哥是小夜班的副组长,经验很丰富,工作很认真,也很乐意带我这个“菜鸟”徒弟。先从绞车舱走起,入舱后启动哪些开关,泵站如何启动,哪些地方要实时的检查登记,哪些地方要现场清理……于哥都讲得很细,并带我操作了一遍,机器启动的感觉跟看说明书真的太不一样,让人感觉到液压油路的奔腾。然后我又跟着于哥去了后甲板,更加明确了副组长的职责。
  凌晨1点30分,我们大夜班的成员全部到地质室会合,听从组长黎俊强(我们都习惯叫他“黎哥”)的安排工作,然后黎哥开始带起我这个“学徒”开始正式上岗。黎哥是海六的“三朝元老”,但是他从不炫耀,不摆谱,话不多,但是工作上踏踏实实,认认真真,技术是钢钢的。黎哥除了负责整个作业过程,还耐心的指导我的工作。第一天当副组长,很新鲜,也很充实,深深的感会到了绞车舱的噪声大、闷热、油味重,让人很不舒服,体会到了以前的同事们的辛苦,也跟着两位老大哥学到了好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第十天
 
  这个航段的大夜班基本上是做一些生物拖网、CTD、箱式取样和多管取样的,我也慢慢地开始进入自己的角色。每天准时接于哥班,他总会给我讲一下当班时设备的运行情况及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7月22日晚上一点左右,我跑到到后甲板,船在漂航,设备没有收放,感觉有些不正常啊。到了绞车舱,发现首席,首席助理、轮机长和设备管轮都在,原来是排缆器的铜螺母坏了。幸亏当时于哥当时发现声音不对,找到问题,及时向领导汇报,避免了更严重的事故发生。黎哥赶到后,二话不说,挽起袖子也加入了抢修的队伍。此时我深深的感受到这个副组长的职责是要真真正正的负起责任,实时关注设备的运行情况,才能及时做到安全预防,保证人员安全和设备安全。
 
第三十天
 
  今天一接班,大雨就一直在下,到凌晨6点箱式取样器出水时,雨还没有变小的意思。我们这一组7人穿上一次性雨衣,硬着头皮,费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取样器安全的收到甲板面。设备固定好,抽水,拣结核,插管,处理箱子里的沉积物。因为雨衣的缘故,搞完这一系列工作后,大家都变成了“湿人”,裤子在滴水,鞋子可以养鱼了。大家没有什么怨言,换完衣服,吃完早餐后,还帮助我们组的样品管理员朱志伟处理了插管样品。我们这样互相帮助,也让他感受到了在以前参加过的科考船从未感受到的温暖。他说,以前在别的科考船上,处理样品的活基本就靠他一个人,从来没有这样团结互助,主动帮忙处理样品。在生活上,我们也会像一家人一样,经常在一起分享宵夜:朱坤杰的鱿鱼粥、胡辣汤,我的牛奶鸡蛋煎饼……。
  时间过得很快,8月13日,大洋32航次第一航段的任务顺利完成了。我非常满意自己的第一次副组长经历,体味了辛苦,收获了责任和快乐!
 
                                      (海洋六号  李柯良)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