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六号”完成4个站位箱式测站,成功回收3套锚系,为“向阳红09号”提供CTD数据
当地时间7月15日凌晨2时10分,“海洋六号”到达采薇海山协助“向阳红09号”船开展CTD温盐深测量与采水,并按照大洋32航次计划进行锚系回收、生物分层拖网等环境调查工作。此前,“海洋六号”经过34个小时走航,于当地时间7月13日凌晨4点顺利抵达西太平洋工区,并在2天之内完成4个站位的调查作业。
据首席科学家刘方兰介绍,“海洋六号”这次的CTD温盐深测量专门为“向阳红09号”船搭载“蛟龙”号深海下潜提供基础数据。大洋32航次第一航段重点是完成西太平洋海山区资源与环境调查,其中回收6套并新布放5套锚系是环境调查的主要任务。这次要回收的6套锚系是去年布放在采薇海山区西北部的,新布放的锚系有4套在采薇海山东南部,1套在多金属结核合同区。
截至记者发稿为止,“海洋六号”自7月11日起航以来,共完成4个箱式采样,多波束测线300公里以及航渡调查综合地球物理调查800公里,开展CTD测量1个测站,回收锚系3套,生物分层拖网1次。科考人员现场对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显微镜下涂片鉴定、含水率、湿密度和土工力学性质分析,并对底栖生物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样品做了预处理工作。
(中国国土资源报 毛志红)
回收锚系
生物分层拖网
箱式取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