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我国“海洋六号”科考船从广州再次起航,远赴太平洋,执行深海资源和大洋科学考察任务。本报一直跟踪报道“海洋六号”船大洋科考活动,今年特派4名记者分航段随行采访报道,跟踪记录中国走向深海大洋的坚实步伐。
5月28日10时30分,随着一声汽笛长鸣,中国科学考察船“海洋六号”从广州起航,远赴太平洋,执行深海资源调查和中国大洋第32航次科学考察两个航次的任务。预计总航程160天,11月初返回广州,总参航人员104人。
深海资源调查航次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具体实施,将在上一年度工作基础上,在太平洋开展深海稀土资源调查,为圈定深海稀土资源成矿远景区提供依据。本航次将开展为期40天的海上调查工作。
中国大洋第32航次由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组织,分3个航段,主要在东太平洋和中西太平洋海域开展资源、环境、生物等调查,主要任务有3项:一是开展西太平洋海山区富钴结壳合同区和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合同区资源环境评价,二是在太平洋国际海域开展海洋新资源侦查性调查,三是开展相关科学研究。航次时间约120天。
此次远洋科考活动,“海洋六号”船将开展近底微地形地貌和浅地层测量、柱状取样(重力取样或活塞取样)、箱式取样、多管取样、海底摄像、温盐深测量、分层生物拖网、锚系观测、多金属结核拖网等调查。我国自主研制的“潜龙一号”6000米级无人无缆深潜器将搭载“海洋六号”船开展光学和声学试验性应用。
(中国国土资源报 作者:陈惠玲 李 响)
“海洋六号”科考队员登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