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6日 星期六

海洋六号南海行之三:航海途中谈“家底”

发布时间:2014-04-17

——访“海洋六号”海试总指挥杨胜雄


  “海洋六号”科考船乘风破浪一日千里,一路向南,奔赴南海中央海盆开展科学试验。4月16日,航行途中,记者与海试总指挥杨胜雄聊起了建设海洋强国的话题。杨胜雄是我局的总工程师,也是多次担任大洋科考的首席科学家,这位儒雅沉静的海洋地质科学家,一旦谈起了海洋就滔滔不绝深情款款。
  他说,我国要建设海洋强国,首先就是要摸清我国海洋的家底。中国有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面积,其中在南海约20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是国家核心利益的重要载体和实现途径。向海而兴,背海而衰,也几乎是历史的必然规律。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抉择,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紧迫需求,对实现我国由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历史性转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记者:您工作单位是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这个单位承担着为国家海洋地质“摸底”的任务,你们都做了那些工作?  
  杨胜雄:地质工作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我局是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海洋地质调查与研究机构。因此,摸清海洋家底、努力提高海洋矿产资源勘查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是我局义不容辞的责任。
  杨胜雄介绍说,近年来,在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组织领导下,我局积极组织实施海洋地质工作,不断提高基础地质调查程度,不断加快海洋基础调查步伐。
  近年来,我局的调查内容涵盖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华南滨海湿地调查、深水油气资源及大洋科考五大领域,调查区主要分布在黄海、南海以及太平洋。
  尤其是在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方面,国家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表,根据海洋地质保障工程总体工作部署,至2015年,需完成全海域16个图幅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
  记者:这个大概就是为后人留下的“藏宝图”吧?
  杨胜雄:也可以这样认为啊。由我局承担的南海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从2000年开始,到2003年完成了首幅示范性图幅-1:100万永暑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2006年、2008年又先后开展了海南岛幅和中沙群岛幅的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2011-2013年,相继开展汕头幅、广州幅等7个图幅的海洋地质调查工作。
  同时,2012年,我局也启动了1:25万和1:5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至2014年,相继开展了1:25万莆田幅、福州幅、乐幅东、泉州幅、厦门幅、三沙市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及1:5万内伶仃洋幅、平海-浮叶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其中1:25万莆田幅、福州幅和1:5万内伶仃洋幅于2014年完成。如此众多的“藏宝图”,就是我们对后人的贡献。
  记者:摸清家底是为了合理保护和开采海底矿藏,知道广海局较早就开始了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的勘察和试采,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请杨总谈谈。
  杨胜雄:摸清海洋家底是为了合理保护和开采海底矿藏,我局还积极组织实施天然气水合物勘查与试采工程,2013年在南海珠江口东部海域成功钻获了高纯度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实现我国天然气水合物找矿新的重大突破,为国家提供可供试采的矿区。这项工作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也是我国海洋地质技术方面接近世界前沿的一项成果。
  杨胜雄说,近年来,我局积极组织实施海洋地质保障工程,不断开拓海域油气资源新区、新领域,力争在海域深水油气或海域前新生界油气资源调查中实现战略性突破,向国家提供新的油气勘探开发后备基地,增强我国油气资源可持续供给能力;继续完成联合勘探任务,争取获得油气重大突破;积极实施海洋地质保障工程基础地质调查计划,加快推进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和综合研究工作,摸清海洋家底,为全面推进海洋矿产资源勘查和海洋经济发展打好基础;积极组织和参与大洋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工作,维护我国在国家海底区域的海洋权益;积极开展深海地质科学研究、探测技术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不断加强精兵加现代化的海洋地质调查队伍建设。
  杨胜雄最后对记者透露,,2014年,在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方面,我局将同时开展7个图幅的区域调查,全力推进全海域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以提高基础地质调查程度,加快海洋基础地质调查步伐。其中,为配合国家在三沙建市的工作,今年首次开展三沙幅1∶25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为我国最南端、最新成立的城市,提供基础地质服务。

(党委办公室:陈惠玲 科技日报:左朝胜)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