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6日 星期六

海、陆两支地质考察队在长城站会合

发布时间:2017-02-02

 

  风雪南极,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旗帜在飘扬。当地时间1月23日,中国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海洋六号”航次派出的登陆考察队与地质力学研究所科考人员在南极长城站联合开展野外地质调查。据悉,这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直属单位开展海洋、陆地地质调查工作的两支队伍首次在南极会合。
  “特殊地区地质填图工程”首席、地质力学研究所基础地质研究室主任胡健民研究员介绍,自参与中国第6次南极科学考察以来,地质力学研究所已连续参与我国南极科学考察20余次,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这次他们在长城站执行的主要任务是“特殊地区地质填图工程”所属“特殊地质地貌区填图试点”项目艰险区填图试点,计划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完成西南极南设得兰群岛1:25万地质填图。项目组同时还进行了极地专项相关调查研究工作。经过半个多月的野外工作,目前项目组已经完成了乔治王岛、纳尔逊岛等岛屿的地质调查,考察工作进展顺利,下一步将借助中智合作平台,乘坐智利考察船到利文斯顿岛等岛屿开展野外考察。
  南设得兰群岛是我国长城站所在地区,多个国家在此设立科学考察站,进行生物学、环境科学、地学等学科观测与考察。其中地质学研究已经有很多科研成果发表,为在这个区域开展中、大比例尺地质填图打下良好基础。中国地质调查局“特殊地区地质填图工程”自2016年起部署“南设得兰群岛1:25万地质填图”,一方面是开展类似的艰险区填图试验,另一方面主要是要通过中、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展示我国区域地质调查与研究水平,参与国际地学竞争,提升我国在国际南极事务中的地位。
  胡健民研究员介绍,地质力学所共有9人参加了中国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其中长城站5人,中山站2人,新站选址1人及“海洋六号”航次1人。地质力学研究所南极地质学科带头人赵越研究员已于本月19日完成考察任务回国。
  中国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海洋六号”航次工作,主要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承担。基于海陆结合的研究思路,航次开展了登陆考察,登陆考察队以长城站为基地,设计了2条路线,进行系统的剖面描述和地质取样,以调查了解乔治王岛的地层岩石特征,以及第四纪现代沉积过程和沉积作用,为综合调查研究南极的地质演化史,寻找一些关键性的直接证据。
  登陆考察队一行10人于1月22日抵达长城站后,迅速开展工作,当天下午即对长城站附近的化石山组地层进行路线踏勘。其后,与地质力学所考察组会合,双方一起开展了部分线路的野外踏勘。
  “海洋六号”航次首席科学家助理、登陆考察队队长邓希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介绍,通过这几天的野外实地踏勘工作,对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的有关区域地层有了初步认识和了解,这将有助于提高对南极半岛附近海域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的认识。同时,通过与地质力学研究所南极科考组一起开展野外踏勘,向他们学习、交流了开展陆地踏勘的方法、经验,很有收获。

 

(中国国土资源报特派记者陈惠玲)

胡健民与邓希光在研究工作

开展联合考察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