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6日 星期六

广州海洋局3项成果喜获2015年度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技奖

发布时间:2016-05-04
 
  近日,2015年度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技奖获奖结果正式揭晓,表彰和激励了在地质调查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促进了地质调查与科技工作的深度融合,成果效益高度彰显。
  2015年12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原“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奖”的基础上,正式更名设立“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技奖”,并同时印发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技奖评奖暂行办法》。
  据悉,2015年12月启动评奖工作以来,共有70家单位申报了146项成果,经过资格审查、形式审查、专业组评审、综合组评审、公示等环节,最终评选出25项获奖成果。其中由广州海洋局完成的“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与评价”摘得特等奖桂冠,由广州海洋局参与完成的“1∶500万国际亚洲地质图”等9项成果获一等奖,由广州海洋局完成的“1∶100万(E49)海南岛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等15项成果获二等奖,共52家单位和294位地质工作者分享了上述荣誉。
  “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与评价”主要完成单位是广州海洋局,主要完成人为杨胜雄、张光学、黄永样、梁金强、付少英、陆敬安、王宏斌、郭依群、张明、沙志彬、伍忠良、吴能友、刘坚、龚跃华、徐华宁。该项目历经10年攻关,首次在南海北部陆坡发现大量冷泉碳酸盐,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圈定了6个成矿远景区、19个成矿区带、25个有利区块和24个钻探目标,预测远景区总面积14.84×104平方千米,预测远景资源量为744亿吨油当量,粗略估算具有超百万亿元经济价值潜力;首次建立了一套适合我国的天然气水合物综合评价体系及适合南海北部陆坡水合物矿藏勘探识别技术,并制定了相应的天然气水合物调查技术标准和评价规范。
  “1:100万(E49)海南岛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主要完成单位为广州海洋局,主要完成人为陈泓君、彭学超、黄永健、孙桂华、钟和贤、汪俊、张金鹏、李丽青、温明明、张江勇。该项目是我国首批依据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规范开展的海洋区调示范项目之一,利用先进的资料采集、处理技术和编图方法,编制了6种基础性成果图件、辅助性地质地球物理图件一批和成果报告一份。项目成果对研究图幅内构造演化、大陆边缘性质、海盆形成和地壳结构等关键性科学问题及圈定海域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新的有利区和目标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为进一步在我国管辖海域全面开展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起到了引领性和示范性作用,促成了中国地调局与波兰什切青大学第二阶段海洋地学合作计划的实施。
  “1∶500万国际亚洲地质图”牵头完成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广州海洋局为参与完成单位,邱燕为主要完成人之一。该地质图是以中国地质学家为主导于2003-2012年编制的世界上第一幅全面反映亚洲大陆和海域地质,实现海陆一体化研究的地质图件,对中国和亚洲地质产生一套全新的认识,全面提升我国地质科学的研究水平和地质科学的国际地位,世界地质图编图委员会主席Philippe Rossi称“此图是一个蒙娜丽莎式的杰作”,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副主席J. Charvet则称其为“亚洲地学研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图件”。
  广州海洋局此次3项成果获奖,是对我局以往地质调查工作的认可,同时也激励和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地质调查工作中要更好地促进地调科研深度融合,强化地质调查项目的地质科技创新力度,取得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地质调查研究成果,争取率先进入世界一流地质科技机构行列。

(科学技术处:吴庐山)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