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近岸海洋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是广海局2003-2005年实施完成的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项目。项目按1:10万比例尺,采用综合调查技术,针对珠江三角洲近岸重大环境地质问题,开展了全面调查和综合分析,创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沿海海洋地质环境调查技术体系和方法,填补了我国重点经济区海岸带环境地质基础调查评价的空白,是一项具有示范性、开拓性和基础性的地质调查研究工作。
项目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首次应用多波束系统,高精度地查明了伶仃洋人工挖沙造成的海底地形突变以及水深分布特征;分析了珠江口海洋水文化学特征,进行了海水水质现状的分类评价以及综合评价;发现了陆架盐水入侵的重要证据—火山玻璃,划分了4种动力沉积环境区,分析了沉积环境演进交替及稳定性;确认了地层岩性分布和时代,分析了晚更新世以来的海侵和海退演化历程,研究了现代珠江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形成和沉积环境演进模式;发现了1条自第四纪以来有过活动的浅层正断层,以及其它潜在地质灾害类型:浅层气、地震活动和海岸侵蚀淤积、不规则浅埋基岩、埋藏古河道和槽沟等;全面研究了珠江口海底土的物理力学指标与分布特征,对土体稳定性、砂土液化等特殊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划分出四个工程地质区,并进行了工程地质条件综合评价,确定了不稳定区;分析了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岸线变迁及其环境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综合评价了区域海洋地质环境,并进行了珠江口海洋地质环境预警。
项目成果为在华南沿海地区开展近岸环境地质调查提供了技术示范,为我国“海岸带(海区)环境地质调查规范(1:100000)”的编制奠定了基础;项目组参加了多个国内外学术研讨会,包括2012年澳大利亚举办的第34届国际地质大会及其它国际研讨会,公开发表了多篇国际SCI引录论文及国内期刊学术论文;并举办学术讲座等,为各沿海地区培养了大批海洋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的专业人才,建立了调查研究队伍;为地方海洋资源保护和规划提供了基础资料以及科学依据,促进了当地的海洋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工作,对涉海工程设计、规划和建设起到了避害减灾作用。
项目调查成果获2013年度中国地质调查成果二等奖,本次荣获2014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海洋环境地质与工程地质调查所 夏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