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6日 星期六

我局刘方兰同志获得2003年度地调局“地质调查先进工作者”称号(

发布时间:2004-06-21

默默耕耘无私奉献
———记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先进工作者”刘方兰

    个子不高,身影单薄,浓厚的湖南口音;表面急躁,内心稳重,专一的工作作风,他就是我局技术方法所多波束技术室副主任——刘方兰同志,2002-2003年度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先进工作者”获得者。
    1989年,这位毕业于中山大学地质系的高才生来到我局,工作中的刘方兰有一股做事细腻的作风,方方面面俱到,不图私利。从1994年以来,他在这条我国大洋调查中著名的“英雄船”上先后担任过地质员、仪器操作员、多波束测量组长、调查部部门长、技术负责、首席科学家助理等。特别是在任调查部负责人以来,经过多年的实践,为海洋科学调查船的调查部门管理总结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2004年在为国家某部门进行海洋地质地球物理作业中,甲方质量监理通过与其本身所了解的海上作业船的情况对比,感慨象“海洋四号”这样船龄的国内调查船实属不简单,管理方法值得借鉴。
    对一般人来说,作为地质专业毕业生,担任仪器操作员简直不可思议, 1989年7月,刘方兰从中山大学一毕业便在原二海远洋队工作,从事其专业——地质调查,因是所学专业,很快上手,并参与了早期的大洋调查工作,同时兼任照相员。1994年,我国从美国引进第一套多波束测深系统,因人手不够,刘方兰被调到“多波束系统验收小组”协助工作,原本是“来转转的”,可是一到多波束组,他一面加紧了解全过程,一方面便对无人想“碰”的现场后处理仔细钻研。1995年底,多波束系统因厂家技术的问题无法完全验收,刘方兰为更全面地提高现场后处理技术水平,利用春节没有回家乡过年的机会,在船上住了一个星期,完全掌握了多波束后处理关键技术,并完成了我国多波束测深系统的第一份误差检验报告,并成为了一个优秀的仪器操作员。自从掌握好多波束测深技术后,刘方兰利用在船上工作的机会,逐渐了解、掌握了其它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技术,如种类繁多的地质取样技术、单道地震技术、重磁测量技术、导航定位技术等,这种主动把自己培养成一名优秀的“一专多能”的思想,奠定了他在“海洋四号”综合调查船上能独当一面的基础。1999-2002年,任“海洋四号”船部门长,参与组织和实施了我国专署经济区和大陆架勘测专项的六个区块的调查工作、两个区块的天然气水合物综合调查工作和一个区块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2003-2004年,任“海洋四号”船技术负责,主持了我国南海北部东沙区块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工作,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在我国南海北部存在的最直接证据。其中,在“海洋四号”船执行的DY105-15航次大洋调查中,一人同时兼三职,是历年来“海洋四号”调查部负责人在野外调查中兼任最多职务的一人。
    他不光在业务上是可身兼多项重任的科学家,在技术上也是有独创新能力的工程师。“海洋四号”船SeaBeam2112多波束测深系统是我国最早引进的多波束系统,也是在当时世界老牌多波束测量设备厂家的最新产品,但限于当时的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水平,系统经过验收后还存在许多问题,且正式工作起来不是很合理。1996年中,刘方兰作为“九五”863课题“高精度全覆盖多波束探测技术”的技术骨干,提出了一套改进SeaBeam2112多波束测深系统误差校正和现场监控质量的方案,并于1999年正式用于我国专署经济区和大陆架勘测专项的多波束勘测项目,在其后的多个国家专项调查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这套针对进口仪器设备改进的系统,经过多年使用,并在刘方兰的不断改进下,已经越来越完善。
    成功的模范必有默默无闻的贤内助,在历年来的出海调查中,刘方兰没有一次因家里“有事”而耽误的,每次组织航次调查工作,他总是利索地按照上级工作安排,即使是2004年初他妻子因脚受伤住了一个月的医院,仅靠亲戚照顾,他也没有多说一句。这种事例举不胜举。正如 “十五的月亮”中所歌唱的“……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对刘方兰的家庭来说也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