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6日 星期六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创新方法构建南海北部莫霍面模型

作者:余杭涛 发布时间:2024-07-11
  近日,国际知名地球物理期刊《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JCR 2区)以“Improved Parer-Oldenburg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to Moho topographic inversion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改进的Parker-Oldenburg方法及其在南海北部莫霍面反演中的应用)为题,发表了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莫霍面反演研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大洋钻探科学工程的南海选址问题提供参考。
  1973年,Parker教授在GJI期刊提出基于FFT的频率域正演法。1974年,Doug Oldenburg教授在此基础上提出界面迭代反演公式。50年来,Parker-Oldenburg方法在莫霍面反演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但该方法过度依赖反演参数的确定,会导致最终计算的莫霍面模型存在较大偏差。基于模拟退火思想,研究团队改进了经典的Parker-Oldenburg方法,利用地震数据约束非线性项影响,评估出更为精确的莫霍面反演参数。
  在模拟实验中,本研究基于构建的Airy均衡模型,分别用试错法、改进的线性回归法以及改进后的方法估算反演参数。结果显示,新方法计算的结果更为精确,且计算效率有着显著提高。在实际应用中,本研究利用新方法反演出南海北部的莫霍面(如图)。结果显示,研究区的莫霍面深度在8.2-33公里之间。其中,南海海盆有着明显的地幔上隆现象,整体的深度低于17公里。根据莫霍面模拟结果,南海北部可以分为阶梯式的三部分区域。第一个区域是大陆架,以珠江口盆地为代表,其莫霍面深度在23-30公里之间。第二个区域是大陆架与海盆之间的过渡带,以台东南盆地为代表,其莫霍面深度在17-23公里之间。第三个区域为海盆,整体的深度低于17公里。此外,该研究将莫霍面模拟结果与地震点作比较,残余深度的RMS(均方根误差)为0.94 km,这充分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
南海北部莫霍面模拟结果
  本研究成果得到算法提出者Oldenburg教授的由衷赞赏和高度肯定。论文第一作者为方法所助理工程师余杭涛,通讯作者为广东工业大学许闯教授和信息所张辉,合作者还包括应用所秦朋波、方法所柴祎和大洋所杜然然。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42104136)、广州市科技项目(No. 2023A04J0247)和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No. ZDKJ202019)联合资助。
  论文信息:Hangtao Yu, Pengbo Qin, Chuang Xu, Hui Zhang, Yi Chai, Ranran Du, Improved Parker-Oldenburg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to Moho topographic inversion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2024;, ggae224, https://doi.org/10.1093/gji/ggae224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