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砂调查团队在多年海砂调查实践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对比已有粒级划分标准和沉积物命名的特点,提出一套适用于海砂的粒级划分标准和命名方案,发表于《热带海洋学报》。
近年来,海砂资源需求激增而供应不足,已经成为制约重大工程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推动海砂资源勘查开发的热度显著增加。与海砂资源开发利用的火热现状相比,涉及海砂资源调查研究的一些基础性问题尚未解决,如海砂粒级划分标准和沉积物命名方法尚未统一和规范,导致在实际的调查研究中海砂命名比较混乱,不利于海砂资源的调查研究和开发管理。为解决上述问题,广州海洋局海砂团队在对比分析伍登-温特沃斯(Udden-Wentworth)等比制粒级标准和我国海洋调查规范采用的粒级标准的基础上,提出海砂粒级划分标准(图1);在对比分析优势粒级分类、谢帕德(Shepard)分类和福克(Folk)分类的基础上,提出海砂沉积物分类方案——“砾-砂-泥三角图解”(图2),并可根据需要,继续对砂、砾质沉积物进行细分命名(图3、图4)。“砾-砂-泥三角图解+砂、砾质沉积物细分命名”的海砂沉积物分类方案,体现了“对砂、砾质沉积物细化其名,对泥质沉积物简化其名”的思想,能直观反映海砂的粒级组成和大致含量,同时较好地兼顾了海砂命名的沉积学涵义和实际应用需求,更适用于海砂资源的勘查开发和研究。
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为广州海洋局倪玉根,合作作者包括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李建国和广州海洋局习龙。该研究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二级项目“海南福建等近海重点区矿产资源调查”资助。
(倪玉根)
伍登-温特沃斯、海洋调查规范和本文建议的粒级划分标准对比(图1)
建议的海砂沉积物分类法三角图解(图2)
砂质沉积物细分命名建议(图3)
砾质沉积物细分命名建议(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