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6日 星期六

浅谈三维地震勘探方法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6-11-16
 
  2016年10月27日,“探宝号”船历时95天完成的南海北部海域4100多公里三维地震野外采集资料,通过了专家组验收。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多年采用的高分辨率准三维地震勘探方法,在发现水合物目标体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南海北部海域油气资源勘探目标任务的日益加紧实施,依照当前装备状况,准三维地震调查方法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探测方式。
  年初,张光学副局长等局领导召集矿产所、资料处理所、技术方法所一批技术人员,针对南海北部油气调查目标,对采用何种探测方式进行多轮讨论,详细论证了设备类型、采集观测系统及参数,水下定位及误差估计等关切的问题。最后果断决策,将准三维地震调查方法,应用在油气资源探测中。
  油气资源与水合物探测目标有所不同。中新生界油气探测目标埋深大,所需的震源容量更大,相应的物理尺寸由3×3米增加到15×30米,电缆排列也相应加大,由2.6公里增加到6.6公里。这些改变,对保持节点定位精度、实际施工布放都带来了挑战。
  在三个多月的海上施工里,最大的困难是面对活动频繁的湍流和怪流,对水下设备造成非常大的安全威胁。据统计遇到大大小小的怪流影响超过70次(图1),其中影响严重的6次,将地震电缆、罗盘鸟、横向水鸟、尾标及RGPS吸入水下120-200米深度,造成电缆道关闭、罗盘鸟及横向水鸟丢失、尾标浮体压破进水下沉、RGPS损坏(图2)。
  施工人员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对水下设备的担心,贯穿了整个施工过程,既要尽心维护水下设备,尽量减少丢失损坏,又要保持可靠的资料质量。为此,航前都备足了备件,保证出现损失及时补充更换,不耽误工期。海上施工,驾驶、业务部门值班人员高度紧张,紧盯着雷达屏幕、关注着电缆拉力,时不时跟前方护航船喊话,遇到情况,对讲机此起彼伏。有时遇到强湍流席卷而来,只能心情沉重地看着信号一段一段地消失,接下来,是加班加点地修复、更换、布放,重新投入战斗。可以说首次完成的长缆准三维采集任务,实属不易。

图1  海面上可清晰观察到湍流带


图2  被湍流卷入深水破坏的电缆尾标及RGPS


  外业采集完成了,但采集数据质量、定位质量如何?这是大家更为关心的问题。
  单缆单源三维地震的关注点在于“三节点网络定位技术方法”的具体实现,需要布设震源、电缆头部、电缆尾部RGPS和电缆罗盘,施工核心问题在于节点定位,但工区的外部影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缆道的定位精度。节点定位数据需要经过失真校正处理后,再用于三维资料数据处理。只有精度符合要求的定位数据,对于三维剖面成像才有意义(图4、图5),不至于出现多方位数据叠加模糊现象。在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除了进行潮汐校正,也要对炮点和检波点进行静校正处理,消除由于海浪,湍流等的影响。
  针对此次数据特点,制定了相对应的时间偏移和深度偏移流程。首先,针对本区信噪比低的特点,采用最新的高保真噪音压制技术。其次,进行全频带保幅处理。再次,针对本区特点,最大化程度压制多次波。此外,使用CGG最新的五维规则化方法对五个维度进行插值和规则化,消除采集脚印,适当合理弥补采集空白地区。最后,完成精确的速度建模。利用高精度克希霍夫偏移方法以及特色技术控制射线束偏移(CBM)对构造进行正确归位,提升数据信噪比,加强低频信号的保护,改善了中生界层位成像。图3、图4、图5分别为二维、三维成像效果和第二次迭代深度偏移成像效果。

图3  二维叠前时间偏移剖面(北京CGG供图)


图4  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剖面(北京CGG供图)


图5  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剖面(北京CGG供图)

  经过2016年度长缆准三维地震的施工尝试,要继续在该区工作,以下问题值得思考。
  1. 单缆与多缆三维施工
据了解,本海域极少开展多缆三维地震项目。从本次施工遇到湍流的强度和频率看,多缆三维施工存在的危险极大,湍流无法预测出现具体时间和地点,遇上了也无法躲避,相当于失去动力的船舶,多缆会绞在一起,设备毁于一旦。从这方面来看,单缆准三维地震,似乎是一个更实际的方法。
  2. 单缆准三维的定位精度
根据水合物地震探测目标深度等因素,电缆长度保持在2.6公里,定位精度是得到一定的保障。目前6.6公里长电缆,同时还受到海流的纵向横向冲击,其定位精度有所下降。可以考虑对4个气枪阵列、电缆头部采用声学定位方式,替换目前的单个枪标、电缆头标定位方式,避免海流对震源及电缆定位产生过大影响,有效减少作业风险和提高电缆收放效率。
  3. 辅助设备的改造升级
  针对工区湍流和怪流引起尾标下沉破坏的情况,建议研制加工可承受超过200米水深压力的尾标浮体,要求有足够支持尾标重量的浮力,在下沉达到200米附近时,不发生变形损坏。在经过怪流区以后,能够恢复正常,不需要中断施工回收电缆尾标。
  建议升级定深定向控制系统,装配具有软件设置深度及释放确认功能的安全回收装置,以利于在保护水下设备的同时,不需要中断施工回收电缆更换设备。
  横向舵鸟对地震电缆横向偏移控制具有一定能力,本次作业全电缆配置10个舵鸟,间隔300米,对减小整条电缆偏线,有较好的调节,可以减小约2°羽角。在横向海流较强海区,可考虑增加舵鸟数量,尽量减小电缆羽角。
(韦成龙)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