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6日 星期六

深蓝踏浪铸利剑 淬火嘀鸣启新程

作者:李树文(图)、荣书文(文) 发布时间:2025-05-26

  当南海的第一缕曙光穿透云层,“梦想”号如巨鲸静卧桂山岛岸,蓄势待发。看着宽阔海面,我脑海中浮现“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精神,字字句句如惊涛拍岸,激荡着年轻的心潮——这是对建设海洋强国的殷切期待,是向蔚蓝进军的嘹亮号角,更是对新时代地质青年的深情嘱托!

  作为“梦想”号的新兵,我仍记得初见的那个清晨。海鸥掠过桅杆,万吨巨舰在晨曦中巍峨如山。当指尖触碰到船体冰凉的钢板时,耳畔忽然响起“国之重器”的铿锵之声,不禁为之骄傲。3月20日,尚未熟悉“梦想”脉络的我,有幸随船参与水合物勘查验证性试航的航次,没有迟疑和顾虑,我满心欢喜,踏上“梦想”号首次作业的征程。因为我知道,平静的大海培养不出优秀的水手,停转的设备锻造不出卓越的电气师,只有在实践中摸爬、在前线上锤炼,才能淬火嘀鸣,百炼成钢。

  一、 知与行的协同

  第一次系统巡检的经历至今镌刻心底,跟随电气师傅穿行在迷宫般的机舱,电缆织就的神经网络在眼前延伸。这是船舶的神经线,每个接口都是守护深蓝的哨兵。师傅的教导与设备的轰鸣交织,我如同医馆的小学徒,看着老中医般的电气师对设备“望闻问切”,用万用表“悬丝诊脉”,将设备故障一一解决。

  一支笔,一个本,我也开始追随他们的步伐,扎根机舱,对照图纸,穿行在钢铁丛林之中,知行合一。我会为分清舱室间隔欢呼雀跃,也会为兜兜转转始终找不到标记的电箱抓耳挠腮。一遍遍的寻找,一处处的标记,笔记本上的涂涂画画做到了心中有图,繁杂散布的设备也逐渐清晰明了,心中有数,铺向前进的路。

  二、 人与器的交响

  怎么才能接得住、管得好、用得畅,人机电磨合尤为重要。船厂由主导变协同,我们由监造变使用,真刀真枪下检验水准,一招一式中显现真章。在这里没有能不能行,只有“放心,我去做;可以,我来”。

  突兀警报,火气铃声大作,危机一触即发,电机员戴文军在控制屏上指尖挪动,精准定位,“监控未见异常,走,主甲板!”,一眼明了,错位接线,片刻间处理掉一个火气报警。“疑难杂症找戴工”,这份认可源自数年的经验积累。

  铃-铃-铃,接起电话,“找下电气”“厨房、住舱、洗衣房、泵舱、推进器、辅设备间……”“怎么不转了、复位不了、一直报警、合不上闸、好像坏了、电箱断电、钻井送电……”,最后所有的问题都化为电机员吴鹏一句“走,小电,带上工具箱”,不断地动手实践,一次次接线、一次次排障,我们处理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应对危机逐渐从容淡定,传帮带在此刻体现,年轻一代活力满满。

  三、 浪与心的共鸣

  航次过半,电气记事本密密麻麻记录着优化建议,培训记录表一处挨着一处标记完成。我们在实战中检验机器,同时也在磨炼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将所能做到最好。培训会上,老师傅的手感经验与青年人的数字思维,恰似柴油机的往复运动,在碰撞中迸发澎湃动力;围坐闲谈,大家畅所欲言,年轻的团队,充满活力的团队,我们在磨合中默契,我们在争论中求同,互相督促,惦念生活,情感共鸣,力同心,一个团队在凝聚,一股蓬勃的力量如日初生。

  星星在天际闪烁,浪花在舷边绽放成雪,当青春与巨轮共同起航,每一次故障的浪涌都是成长的潮汐,每一声报警的蜂鸣都是奋进的号角。“梦想”号上的我们正在续写“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传奇,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的壮阔航程上,我们将在万顷碧波间书写属于广海人的光荣与梦想——因为深蓝筑梦者永远年轻,向海图强的故事永远热泪。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