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6日 星期六

广州海洋局就峡谷体系沉积演化研究获新认识

发布时间:2020-11-16

 

  近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基础地质研究所百万区调项目组,对台湾东部海域研究总结,在峡谷体系沉积演化方面取得新认识,并撰写了系列论文:《地球科学》期刊发表了题为“台湾东部海域台东峡谷沉积特征及其成因”和《海洋学报》期刊发表了题为“花东盆地晚中新世以来沉积演化特征”的论文。

  本研究主要以近年广州海洋局采集的多道地震、单道地震和多波速测深数据为基础,对台湾东部海域峡谷体系的形态特征、沉积充填演化以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峡谷的下切谷剖面形态从上游段的“V”型、中游段的复合形态(“UV”并行) 逐渐过渡到下游段的“U”型;上游段-中游段块体流、滑塌构造发育,峡谷转弯处浊流溢流出峡谷束缚,在侧翼形成沉积物波,其下游段峡谷汇聚,则以沉积充填为主,末端形成了大型深水扇;峡谷体系主要经历了块体流冲蚀-峡谷/水道冲刷-周缘垮塌-峡谷内充填-溢流沉积物波-再侵蚀-再充填沉积的周期演化过程。峡谷体系的发育主要是受构造运动、沉积物供给、地形地貌特征及深水沉积作用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其中吕宋岛弧与欧亚大陆东南缘的碰撞,台湾岛开始隆升,引发周缘断裂、地震等构造活动频发,东部岛坡地形陡峭,对峡谷体系发育起决定性控制作用;其次沉积物供给、地形地貌特征及深水沉积作用等因素,起到重要增强作用。

  本成果是对台湾岛周缘的深水沉积学研究的增进,有助于进一步从深水沉积记录的角度对台湾岛的形成与演化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同时台湾东部海底峡谷群是沉积物由台湾岛陆区向花东海盆、西菲律宾海盆运输的重要通道,构成了“源-渠-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深海油气勘探有重要的先鉴意义。

 

图1 台湾东部海域峡谷体系上游-中游-下游沉积特征

 

图2 台湾东部海域上新世(a)和第四纪(b)沉积相平面展布

 

  论文第一作者为海洋基础地质研究所工程师孙美静,合作作者为高红芳和李学杰等。该研究受自然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

《地球科学》为美国工程检索《EI Compendex》数据库收录、中文核心期刊,复合影响因子为3.518,综合影响因子为3.48;《海洋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复合影响因子为0.981,综合影响因子为0.686。

  论文相关信息如下:

  孙美静, 高红芳, 李学杰. 台湾东部海域台东峡谷沉积特征及其成因.地球科学,2018,43(10):3709-3718,doi:10.3799 /dqkx.2017.515

  孙美静, 高红芳, 李学杰,刘杰. 花东盆地晚中新世以来沉积演化特征.海洋学报,2020,42(1):154-162,doi:10.3969/j.issn.02534193.2020.01.016 http://www.earth-science.net/cn/article/doi/10.3799/dqkx.2017.515?viewType=HTML

?

 (孙美静)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