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6日 星期六

矿业报:我们向祖国汇报

发布时间:2019-11-13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六号”船圆满完成2019深海地质调查、大洋科学考察任务

  

  “海洋六号”船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艘现代化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船,自2009年入列至今已10年,累计完成55个航次科考任务,航迹踏遍中国南海、西太平洋及南极半岛海域,圈定了2个深海稀土资源远景区,获取到西太平洋第一块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区、第二块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和南极海域宝贵的第一手数据资料。十年风浪洗礼,“海洋六号”船探索积累了我国全海域海洋地质科学考察及航行保障经验,显著提升了我国海洋地质科学考察水平,成为我国后续综合科考船设计建造的示范。借此,向中国海洋地质工作者致敬!

——编者按

 

 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一声汽笛响,万里踏浪归。历时122天,航程35000千米,10月23日,隶属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六号”船完成中国地质调查局深海地质第8航次和中国大洋55航次科考任务,满载科考成果,从深蓝色的太平洋返回广州母港——海洋地质码头。

完成深海大洋航次任务,在我国富钴结壳合同区资源勘探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海洋六号”船自2019年5月30日从广州启航,在西太平洋及我国富钴结壳合同区维嘉海山实施了多波束地形测量、浅地层剖面测量、海洋重力观测、“海马”号ROV调查、深海浅钻取样、深海摄像、富钴结壳原位声学测厚、温盐深探测、地质拖网和重力活塞沉积物柱状取样等多种手段调查工作。

  深海地质第8航次和中国大洋第55航次科考分别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国大洋矿产资源开发研究协会组织,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承担实施。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站、中国自然资源报社等机构58名科考队员通力协作,秉承和发扬“科学、责任、和谐、进取”的“海六精神”,克服恶劣海况、补给匮乏、设备故障等重重困难,圆满完成航次科考任务,获取丰富海洋地质样品及海洋地球物理数据,在我国富钴结壳合同区资源勘探、深海地质调查、深海探测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大洋55航次全家福

  一是实施了西北太平洋重点调查区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实现了多波束水深地形全覆盖,获取了富稀土沉积物地球物理信息和地质样品,为深海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及新资源评价奠定了基础。

  二是继续开展我国富钴结壳合同区资源调查年度工作,履行中国大洋协会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的《富钴结壳勘探合同》义务,调查结果为富钴结壳合同区资源评价及顺利完成合同约定的区域放弃任务提供支撑。

  三是科技创新驱动深海探测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利用自主研发的图像处理技术,实现水下视频图像的分幅智能拼接,为富钴结壳小尺度分布规律和特征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优化了富钴结壳原位声学测厚系统的探测性能,成功应用于ROV、移动钻机等多个运载平台,为富钴结壳精细探测提供了强有力的调查手段;提升了富钴结壳深海浅钻的稳定性和作业效率。

  “海洋六号”船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艘现代化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船,自2009年入列广州海洋局以来,至今已连续第10年开展海洋地质调查工作。除了在南海执行重大海洋调查和重大装备搭载试验、科考共享航次任务之外,该船已连续执行中国大洋23、27、29、32、36、41、41B、51、55航次及中国地质调查局深海地质调查8个航次科考任务,航迹踏遍南海,横跨太平洋,远赴南极半岛海域,在南海油气资源调查、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大洋矿产资源调查、南极科学考察、海洋重大装备试验性应用和研发、科考平台共享、对外合作交流、为发展中国家培养海洋科技人才、海洋地质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海洋六号”船为我国在中、西太平洋圈定了2个深海稀土资源远景区,获取到西太平洋第一块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区、第二块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和南极海域宝贵的第一手数据资料,拓展了我国资源战略空间,为维护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海洋权益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该船已被锻造为我国海洋地质调查和大洋科学考察的一面旗帜,科考团队先后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先进集体”“中国大洋科考先进集体”“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五四红旗团支部标兵”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先进基层团组织”等荣誉称号,成果多次入选中国地质调查局“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等。

组织有力、保障充分,航次科考任务顺利开展 

  航次历时122天,全体科考队员在船上临时党委的领导下,全力做好各项保障工作,为航次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坚强支撑。

  大洋科考作业是一项庞大、复杂、繁琐的系统工程。“海洋六号”坚持实行临时党委领导下的首席科学家负责制。船上临时党委为航次实施提供思想和组织保障,全力支持首席科学家工作;首席科学家全面负责航次调查任务的组织实施;船长负责船舶的安全运营和管理。科考队通过集体领导、科学分工、组织协作、安全生产、高效联合,不断完善“‘海洋六号’大洋科考模式”,有力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今年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前夕,“海洋六号”举办了“迎国庆”党员专题座谈会、“歌唱《我和我的祖国》”以及“升国旗、唱国歌”等活动,祝福祖国生日快乐,激发党员和科考队员的爱国情怀和工作热情。

 

科考获取的深海沉积物样品

  船舶保障是海上调查作业的关键。航次工区跨度大,航渡时间长,船舶保障工作尤为关键。“海洋六号”驾驶团队积极做好气象保障,出台相关防台风预案和避风措施,定时接收气象预报信息,分析研判未来天气变化,及时调整作业计划,尽量减少热带风暴对作业的影响。航次期间,尤其是8~9月间,工区共产生了12个台风,数量之多实属罕见。10月6日,工区附近产生的19号热带风暴,后加强为今年超强台风“海贝斯”,驾驶团队提前做好防风预案措施,并根据海况要求对作业手段及时调整,先实施海底摄像测线作业,后实施定点浅钻作业。通过调整,科考队确保海上作业没有中断,对按计划完成航次任务起到了关键作用。本航次虽然受台风外围环流影响,工区有较大涌浪,但由于气象保障工作出色,并没有对科考航行和作业带来直接的影响。

  动力保障也极为重要。轮机部严格做好相关维护保养工作,见缝插针开展检修工作,对3台主发电柴油机进行全面体检,确保了船舶航行和作业期间动力部分没有出现故障,出色完成了航次各项船舶保障任务。

擦亮“海洋六号”文化名片,打造活力科考团队 

  与往年相比,本航次遇到了少有的补给短缺困难,但“海洋六号”科考队员们凝心聚力,携手共渡,在完成航次调查任务的同时,还组织了一系列交流活动,擦亮了“海洋六号”的文化名片,增强了科考队员们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9月9日,停靠在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波纳佩港口补给的“海洋六号”船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中密建交3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中国驻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大使黄峥以及密外交部代理外长、密前总统、中密友好协会会长、密联邦国会议员、国家海洋资源管理局代理局长等近30名政要,以及广州海洋局总工程师杨胜雄等欢聚一堂,以中密建交30周年为契机,加强国际海洋调查等多领域合作。交流会上,首席科学家介绍了“海洋六号”船近年来的成果,密方嘉宾还参观了科考船,双方互赠纪念品,并召开招待晚宴。

 

航次利用深海浅钻获取的富钴结壳岩心样品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海洋六号”船与同在西太平洋科考的自然资源部北海局“大洋一号”船相约会师,两船绕航、鸣笛,相互问候、祝福,表达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美好祝福。同时,得益于卫星网络条件的改善,“海洋六号”船组织全体科考队员收看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及阅兵式,接受爱国情怀洗礼。

  此外,在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海洋六号”船利用作业间隙,积极开展棋牌比赛、游园活动、征文比赛等各项文体活动,增强科考队凝聚力和战斗力,让科考队员们在繁忙辛苦的工作之余能够得到有效的放松。

感谢祖国人民关怀,给予海洋地质工作大展宏图的舞台 

  入列10年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大洋协会、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各级领导对“海洋六号”船航次工作非常关心,给予全体科考队员以极大鼓舞。

  经过122天的艰苦奋战,2019年“海洋六号”的科考工作画上了圆满句号。后续,“海洋六号”船全体科考队员将继续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再接再厉,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心协力,开展好各项工作,为创造新时代中国的新辉煌增添新的蓝色动力!

(来源于中国矿业报)

(本文由何高文、陈惠玲、王海峰、蓝明华、邵思跃、邓希光、薛俊辉等集体执笔)

 

和大洋一号科考船胜利会师

“海洋六号”船入列十年硕果累累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六号”船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艘现代化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船。近年来,我国新入列的多艘海洋科考调查船参考了“海洋六号”的基本设计。

  自2009年入列以来,“海洋六号”船在我国南海海域开展了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油气资源调查、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等国家海洋调查项目,重点设备搭载试验、深海探测共享科考航次任务,以及深海地质调查、大洋科学考察与极地科学考察任务各类科考任务共55个航次,累计出海时间达2137天,安全航行29万海里,航程相当于绕地球13圈半。其调查海域包括南海、太平洋及南极海域。经过10年风浪洗礼,“海洋六号”船科考成果丰硕,探索积累了我国全海域海洋地质科学考察及航行保障经验,显著提升了我国海洋地质科学考察水平。

  “海洋六号”船具有强大的综合调查能力,科考手段齐全,被誉为我国深海大洋综合科学考察全能王,装备有满足地质、地球物理、海洋环境等多学科调查的先进设备,如多道地震、多波束、浅地层剖面、重力和磁力等测量系统,ROV(“海马”号、“海狮”号)、AUV、海底摄像等近底观测作业系统,深海浅钻、超长重力柱、箱式取样、多管取样、地质拖网、生物拖网、温盐深(CTD)等地质环境调查设备,以及动力定位和水下定位等高精度作业保障系统,对我国后续科考船设计建造发挥了重要示范作用。

  入列以来,“海洋六号”船仅在大洋及深海地质科考航次中,累计完成船载地球物理测线近11万千米,海底摄像测线2000余千米,AUV声学测量近100千米;完成ROV潜次23个,深海浅钻站位409个,重力柱取样294个,箱式取样230个,地质拖网26个(获取多金属结核样品11余吨);环境生物调查测站(CTD、生物拖网、锚系等)450余个,积累了丰富的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基础数据。

  入列10年来,“海洋六号”船为我国在中、西太平洋圈定2个深海稀土资源远景区,获取到西太平洋第一块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区、第二块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和南极海域宝贵的第一手数据资料,拓展我国资源战略空间,维护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海洋权益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