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6月23日凌晨,“海洋六号”在中太平洋作业区进行了本航段第三次CTD-LADCP联合作业,成功获得了该站位从海表面至海底5957m之间的全剖面温盐深及海流资料。其实,早在大洋27航次,“海洋六号”就已进行过类似试验性作业,但由于海区环境、数据质量、处理流程等问题最终未能成功提取出可用结果。所以,本次作业算是“海洋六号”在CTD-LADCP联合作业上的首次成功案例。
CTD即温盐深剖面测量仪,能测量海洋铅直剖面中的温度、电导率、压力等物理要素,投放过程中还能控制采水器在预先设置好的不同水深层位采集水样,是进行海洋中物理、化学及生物相关调查时所使用的常规手段。ADCP是利用多普勒原理,借助声波进行剖面流速测量设备的统称。在水质较为干净的大洋中,ADCP传统作业模式的测量范围有限,最深不超过1000m。而如果将ADCP捆绑于CTD上,进行同步投放,并利用CTD同步获得的深度、温度、声速数据对ADCP进行校正,即可求出全剖面的流场信息。我们将这种作业模式称为CTD-LADCP联合作业。
值得说明的是,本次成功作业是基于前两次的试验以及相应改进后的结果。其实,如我这样年岁的年轻人,大都没经历过上田插秧下地掘薯,基本上属于“四时”不辨“五谷”不分之人。关门做点学问尚可,但具体到某些想法的实施时只能求助于后甲板的大哥们。所以,特别感谢陈克新、田烈余等同事给予的众多帮助。其中,闫卫召在改进安装方式方面出力甚多,算是此次的股肱之臣了。海洋六号早有刘连长、小猛、老中医“三巨头”,此三人皆为后甲板届的神话级前辈,关于他们的传奇摊平了可以环太平洋三圈,在此不再赘述。我们接下来就说说后生闫卫召。
闫卫召,许昌禹县人,是早我一年来单位的前辈。凭借早几年在外谋生时学过的几门手艺,在后甲板干得那叫风生水起。车工烧焊,班班门门,无一不通无一不精。在地质取样方面,也是一把好手,为人老实肯干,早在去年已经入列后甲板三大组长之一,这样的全能型人才在临时工中还算是比较少见的。考虑到本航段地质取样任务多、时间紧,海洋六号特地将他抽调过来充当外援。
第一次CTD-LADCP联合作业时,吊在CTD下方的LADCP姿态较差,影响采集回来的数据质量,无法处理出正确结果。身边的闫卫召给出了个主意,对原来的架子加工以改造安装方式。于是他拿出焊烧工具,不一会就给架子焊上了四个卸扣。这一个小改动着实让我大吃一惊:设备姿态不佳、摇晃不停,给它安上一双手脚,仅仅抱住CTD架子不就好了,简单、暴力!这样,作业前将LADCP往CTD架子旁边一套,简单方便,也免去了原先在吊起的CTD下方安装存在的安全隐患。
当然,如果只有鲜活的金刚钻,没有精细的瓷器活,那也显不出他的手段。作业中期,更换了大口径的活塞取样器,导致原先尺寸的活塞头无法安装。正当大家发愁之际,耿助理不慌不忙地找来了闫卫召。于是,一个河南大汉操着一把游标卡尺,硬是在车床上上拉下量左削右锉出一道对仗工整。
在我这种四肢不勤五体不劳的人面前,闫卫召他们就像杰森•斯坦森在《龙虎机械师》里扮演的无所不能机械师。他们在积年累月的海上调查中,充当着左膀右臂。我们需要他们的双手与智慧来实施想法,更需要他们成年累月品正质纯老实肯干的精气神!我想,他们正是海洋六号的龙虎机械师!
(方法所 郭斌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