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月来,海洋六号在执行中国地调局深海资源调查航次,航次即将结束,连续作业20多天,所有队员都略显疲惫。后甲板作业的劳动强度因为采用了新方法和新工具也降低了不少,但因为身心疲惫或者一些不好的习惯,在一些小事上面经常消耗着大家的精力。
长久以来,后甲板的工具管理就是一件让人烦恼的事情。按照大家的习惯,一段时间内常用的所有工具会放到一个桶里,作业过程中,工作人员经常在一个桶里翻来翻去找工具,工具越多,找工具的时间也越长,浪费时间的同时也在消耗宝贵精力。大家每每抱怨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在做同样的事情。
最近,在海洋六号的后甲板发生了这么一件“小事”。
前几天深夜,我到后甲板辅助大夜班收放取样器,工作结束后看到了桶里桶外凌乱的工具,转头又看到了精力旺盛、身体强壮的董国强和贾峰,我突然有了个主意。
“小董(比我小一岁而已),贾峰,你们两个累不?”
“开玩笑!信不信我把取样器重锤举起来?”,小董嬉皮笑脸,和贾峰一脸认真的表情对比强烈。
“举起来就免了,闪了腰我可给你治不好。给你们安排个小任务,估计你们俩也就分分钟搞定。”
“说!”小董和贾峰口径一致,表情同步。
“这桶里桶外的工具太乱了,后甲板好多地方可以利用,你们俩想个办法,在后甲板找个地方弄个板子把工具都挂起来,行不?”
“这个还不好办?下午你过来看。”小董一口西北话。
这天下午,我如约到后甲板来看,和往常一样,没有新变化,我心里开始打鼓了,“这两个家伙肯定忘了。”
第二天凌晨,我和往常一样来到后甲板辅助大夜班。大家把取样器收上来一阵忙碌,样品处理完了,取样器重新安装好了,船开始进行测线作业。我回房间休息,等着到站位。
临近天亮到站位后,我来到后甲板,远远望去感觉后甲板整齐了不少,心里还纳闷怎么这么整齐。凑近一看,一块整齐的木板固定在靠右舷的地震电缆排缆器上面(因为怕影响日后地震作业,所以木板是用铁丝固定的,随时可以拆掉。),木板上面错落有致的钉了一排排螺丝钉,整整齐齐挂满了工具,包括地质取样常用的大部分工具,木板上还画了一个个工具的形状,方便归位。下面还固定了一块儿棱角打磨过的厚木板,上面钻了一排大小不一的孔,整齐的插着一排自由钳和螺丝刀等工具。靠近左舷的地震电缆排缆器上面也固定了两块木板,上面挂满了一捆捆整理利索的绳索,这些都是后甲板固定设备或者止荡的常用绳索,之前这些绳索常常是一团乱麻一样堆在一起。
“小样儿,你们这么一会儿就弄好了?”
“那肯定,昨天找小猛(后甲板黎俊强的外号)和老中医(后甲板吴诚强外号)调研,刚才做测线,老中医和我们两个一起上阵,找材料、固定、钉螺丝……,汗冒一地,分分钟搞定。”小董很神气,军人出身的贾峰还是一副时刻准备着的行动派的表情。
“小样儿,看来调研成果不错嘛,东西完全出乎我的预想——我以为你们两个忘了这回儿事了,准备另外招投标呢。东西做的也不错,比想象的好不少。”
“必须的,飞机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是不是看起来挺高大上的感觉。”小董下巴翘的很高。
“有点了,不过还要继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
“那必须……”,小董话没说完。
“绞车就位!”对讲机里想起了组长胡波的声音,小董马上回到他的岗位,一轮新的作业开始了。
……
美丽的朝阳红似火,映衬着取样器缓缓入水。
火热的太阳就要升起来了,已经晒得黝黑的两个白班的队员也将继续坚持在烈日下,完成着最后的几个站位,大家都很认真的、高质量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海洋六号这个科考团队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想大家也都感受到了这个团队的特殊气质。
(海洋六号 王俊珠)
自制的工具挂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