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6日 星期六

中国自然资源报:送给特区的特殊礼物

发布时间:2020-02-12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编制的《澳门特别行政区海域地质资源与环境图集》,为澳门开发利用地质资源指了路,让重大工程建设有了底— 

送给特区的特殊礼物 

  在喜庆澳门回归20周年前夕,澳门同胞接到了一份来自祖国地质人的特殊礼物—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编制的《澳门特别行政区海域地质资源与环境图集》。 

  站在特区发展的高度看,这份特殊的礼物不仅填补了澳门管辖海域综合地质调查的空白,更补齐了发展中基础地质工作缺失的短板,将为澳门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开发新的产业形态、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发展提供基础地质新动能。 

深切的关怀 

  “在特殊的时间为澳门同胞送去一份特殊的礼物,体现了祖国对回归游子的深切关怀。”谈到这份礼物,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局长叶建良发出深深感慨。 

 

  是啊,自香港、澳门先后回归祖国后,祖国时刻关心着两个游子的发展。进入新时代,祖国的关怀上升到更高层面,将香港、澳门的发展同珠三角焊接在一起,统一规划、设计,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2015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将澳门特别行政区管辖海域面积明确为85平方千米后,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将这种关心落实到工作部署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部主任秦绪文介绍,澳门经济发展程度虽高,但地质工作较为薄弱。研究表明,此前,澳门并没有开展过系统的海域地质工作,其管辖海域的地质资源状况、工程地质条件、环境质量本底和水文环境特征等资料的缺乏,将成为制约澳门与大湾区快速发展的一大因素。

 

 

  2017年7月,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牵头,联合广东省地质局、原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原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原广东省国土资源厅、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等单位,对大湾区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展开跨专业、跨学科、跨部门合作,整理历年资料,集成、编制了《粤港澳大湾区自然资源与环境图集》,并及时送交广东省、香港特区、澳门特区政府及其他相关部门使用。

 

  紧接着,编制完成的《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地质调查实施方案》,将澳门、香港的系统地质调查工作列为重点纳入其中。

 

  项目负责人夏真还记得,2017年8月2日,原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和原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孙绍骋联名给中央驻香港和澳门联络办主任写推荐信,表示中国地质调查局将紧扣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对地质工作提出的要求,系统部署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地质调查工作。2017年8月23日,时任中央驻澳门联络办主任王志民在回信中提到,《粤港澳大湾区自然资源与环境图集》对澳门特区发挥独特优势、拓展发展空间、更好地参与大湾区城市群建设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希望国土资源部在澳门海洋规划管理、海洋经济发展以及填海造地等方面给予更多指导和帮助,指导特区政府从长远利益出发,在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科学、有效地利用海域,开拓新的城市空间,开发新的产业形态,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和澳门社会的长久繁荣发展。

 

 

  得到回应,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立即展开工作部署,在《北部湾等重点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二级项目中设立工作项目,力争尽快开展澳门海域系统综合地质调查。 

 

释放安装多波束测深仪探头 

及时的行动 

  这一行动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澳门的关怀。正是凭着这样的信念和情感,承担澳门海域综合地质调查工作的广州海洋局迎难而上。 

 

  “第一次去澳门海域作业,大家只知道要获得作业许可才行,但具体如何办、找谁办,都一无所知。”广州海洋局生产调度处刘方兰说。在许可证件办理过程中,他们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指导下,从熟悉的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开始跑起,顺着一个个线索或建议先后找到广东省港澳办、澳门中联办、澳门政府政策研究室、澳门海事与水务局,北京、广州、澳门三地奔波,经过近5个月咨询、协调后,最终获得了澳门海事与水务局的海事活动准照。

 

 

  然而,澳门海事及水务局颁发的海事活动准照中,将港口航道、锚地和机场周边一定范围列为禁止进入区。于是,项目组又加班加点对调查方案及施工设计等进行相应修改。

 

 

  几经周折,2018年10月11日,澳门海域调查作业正式开始。在这片地质调查空白的新海域,广州海洋局用上了能力范围内的全部海岸带调查技术手段,涉及多波束、单波束、侧扫声呐、浅地层剖面、单道地震、定点海流、表层地质取样、钻探、温盐深测量、导航定位等10项专业技术工作,使用的调查设备累计超过30台(套)。

 

 

  作业区复杂的工况给调查工作增添了很大难度。工区内分布航道、锚泊区、码头港池、浅滩等多种水域,且渔桩、渔标及锚定的渔船既多又杂乱无章。作业中,不仅要及时调整船舶航行避让,还要补测避船造成的漏测区域。位于工区内的澳门水道、湾仔水道以及其他近岸区域,分布有大量浅滩,作业时要根据潮汐情况合理安排,还要随时防备高速客船通过时激起的涌浪。

 

 

  根据调查工作安排,野外工作必须于2018年度内完成。然而,为了使工作尽可能覆盖澳门管辖海域,项目组部署了6600千米多波束测量工作量。按照以往工作经验,需用船时超过130天,而正式开始野外作业时,2018年仅剩下不到90天。偏巧天公也不作美,进入野外调查后,台风和冷空气频繁造访,3艘调查船总避风时间达到27船天。“项目组增加了2艘调查船,每天工作12个小时才保障了进度。”项目野外工作负责人庞云天说。

 

 

  2018年12月26日,野外调查圆满收官。为了确保这份特殊礼物能在既定时间送给澳门同胞,调查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工作加速开展。在野外工作结束仅3个月后,约16万字的《澳门海域综合地质调查报告》编制完成。

 

 

  为了使地质调查成果更精炼、直观,兼具科学性与应用性,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部的直接指导下,项目组广泛借鉴学习,以澳门海域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为重点,编制了序图、可利用的地质资源、需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空间拓展的工程地质条件4大类24幅图件。

 

 

  2019年12月,《澳门特别行政区海域地质资源与环境图集》编制完成,成为地质人为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献上的一份特殊礼物。

 

 

  “没有地调局党组的科学指挥、没有全体参与者的倾情奉献,这本以最新调查数据为基础编制的图集,不可能在澳门回归20周年前夕送到澳门同胞手中。”图集编制负责人甘华阳博士感慨不已。 

 

调查人员开展水上地质钻探作业 

厚重的礼物 

  “图集虽然只有24幅图件和相关说明,但承载的是祖国对澳门发展的关怀,凝结的是祖国地质工作者的智慧。”叶建良说。 

 

  据介绍,为编制好这份图集,广州海洋局实施了综合地球物理测量227千米、多波束测深6670千米、海域地质取样151站位、定点海流观测2站次、海水取样120站位、温盐深测量30站位、海域地质浅钻5口。

 

 

  “有了这本图集和建议说明,今后澳门海域地质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和空间拓展利用、澳门海域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防灾减灾等,都有了科学的基础地质数据作为依据。”叶建良解释说。

 

 

  资源开发利用有谱了。调查结果显示,澳门海域和海岸带的地质资源丰富,包括76.08千米的岸线资源、约55 平方千米的海涂资源、独特的花岗岩地貌和海岸地质旅游资源,以及约7850万立方米的远景海砂资源。

 

 

  如何开发利用这些资源?项目组也给出了建议:鉴于澳门自然岸线的比例已远低于国家自然岸线保有率35%的管控目标,不利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应加强对人工岸线的优化开发和生态化改造,以及自然岸线的保护修复,以提升岸线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服务功能,为市民休闲和生态教育提供有效空间;澳门海涂资源是重要的滨海湿地和后备土地资源,可科学规划后统筹安排、合理利用;澳门海岸带是构造、岩浆、海岸侵蚀等多种地质作用的产物,可与黑沙湾、红树林海岸和花岗岩山地景观一起,造就“海天共一色,涛石交响乐,滩林蕴生态”的天涯海角旅游胜地;澳门海域东部和南部海底赋存有3块海砂资源远景区,可替代进口填海工程物料,实现低成本造陆。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有路了。调查显示,澳门海域大部分水体受轻度污染,海底沉积物质量总体较好。要使之日渐趋好,今后澳门要继续完善半岛西部下水道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加强对排放污水的净化处理和海上船舶排污管理,进一步削减污水处理厂尾水中污染物特别是氮、磷的排放负荷,倡导污水资源再生利用;可采用底泥疏浚、红树林人工种植、排污口位置优化等综合措施,优先开展内港、路氹岛西北部沿岸和荔枝湾等海域的生态环境修复;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积极合作开展珠江口水污染治理,控制和改善海水环境质量。

 

 

  涉海重大工程建设有底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澳门地壳基本稳定,构造活动不明显;海底表层软土层厚度约4~20米,基岩埋深约40~75米,总体均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澳门水道沿岸基岩埋深较浅,软土层薄,海底灾害地质因素、不良地质条件和障碍物较少,可开展填海造陆、跨海通道等重大工程建设。澳门海域淤积较强,不适宜深水港口航道建设,可与珠海市共同开发黄茅岛及周边海域,建设深水中转平台码头。

 

 

  “澳门是实践‘一国两制’的典范。今后,我们将密切关注澳门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实际需求,在国家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的统一部署中,有针对性地及时补齐地质工作短板,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协调发展助力。”叶建良说。 

 

调查人员测量海水声速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