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6日 星期六

光明日报:“海洋六号”远洋科考首次发现密集分布的富钴型多金属结核

发布时间:2018-11-12

 

历时138天、航程近30000公里

“海洋六号”远洋科考首次发现密集分布的富钴型多金属结核

  光明日报报北京11月11日电(记者袁于飞)历时138天、航程近30000公里的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海洋六号”船11日返抵广州海洋地质专用码头,圆满完成深海地质调查第6航次和中国大洋第51航次科考任务,在我国富钴结壳合同区资源调查、深海地质环境考察、深海探测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及海洋微塑料污染调查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比如首次在合同区的海底发现了密集分布的富钴型多金属结核。

  据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介绍,本次科考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包括在西太平洋实施了多波束测量、浅地层剖面测量、“海马号”无人遥控潜水器调查、深海浅钻、富钴结壳规模取样器试验、深海摄像、地质拖网和重力柱取样等。主要取得了三大成果:

  在我国富钴结壳合同区开展了资源调查。“海洋六号”履行中国大洋协会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的勘探合同义务,查明了合同区30多个区块富钴结壳资源分布状况,在详细勘探区块首次获取厚度超过30厘米的巨厚型板状富钴结壳样品。同时,首次在合同区海山板状富钴结壳之上发现密集分布的富钴型多金属结核。

  深海探测取得重要进展。形成了基于“海马号”ROV作业平台,集高清视像、高频声学探测和多种取样工具于一体的富钴结壳原位精细探测技术方法体系;成功完成我国首台富钴结壳规模取样器海试,初步实现了海底富钴结壳的规模采集;首次实现了富钴结壳高频声学厚度剖面连续探测,获取了富钴结壳及其不同类型基岩的声学物性参数;利用“三点激光”系统,实现对海底摄像在线视频资料的实时智能化处理与解释。

为我国深度参与海洋塑料垃圾国际治理提供基础资料。成功获取了西太平洋航路沿线的海洋微塑料样品,初步分析了西北太平洋监测海域海洋微塑料的数量、种类、组成和粒径等污染特征。

  据了解,“海洋六号”船2009年入列以来,先后赴南海、太平洋、南极海域开展多个航次深海地质、大洋与极地科学考察航次任务,积累了全海域科学考察及航行保障经验。本次科考共有来自中国五矿集团、自然资源部所属的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第二海洋研究所,以及高等院校等9个机构和单位共72位科考人员参加。

《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12日 08版)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